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或驼背、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不适、牙齿松动或脱落。具体分析如下:
1.腰背疼痛:骨质疏松症引发的腰背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负重后加重。疼痛多集中在脊柱区域,可能伴随肌肉疲劳感。随着骨质流失加剧,椎体压缩变形会刺激周围神经,导致疼痛范围扩大至肋间或腹部。夜间卧床时疼痛可能缓解,但晨起活动后重新出现。
2.身高变矮或驼背:椎体骨量减少会导致椎体受压变形,多个椎体压缩后累计效应明显。患者可能出现每年身高降低超过3cm的情况。胸椎变形会引起驼背俗称老年驼,严重时胸腔容积缩小,影响呼吸功能。腰椎前凸消失会使腹部前突,改变整体体态。
3.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桡骨远端、股骨颈和椎体。咳嗽或打喷嚏可能引发肋骨骨折,弯腰拾物可致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折后愈合缓慢,且二次骨折风险显著增高。部分患者骨折前无明确疼痛预警。
4.关节僵硬不适:骨量减少会影响关节周围力学结构,导致承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活动时酸胀僵硬。晨起或久坐后症状明显,活动后稍缓解但易疲劳。关节软骨下骨微骨折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加重不适感。症状常被误认为普通关节炎而延误诊治。
5.牙齿松动或脱落:颌骨骨质疏松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固定力下降。表现为咀嚼无力、牙齿移位或自发脱落。义齿佩戴者可能发现基托松动加剧。口腔检查可见牙龈萎缩但无明显炎症,牙周膜间隙增宽。
骨质疏松症状易被忽视,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定期检测骨密度有助于评估风险,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扭转动作。饮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使用药物改善骨代谢。出现不明原因疼痛或体态变化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