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状常见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身高变矮或驼背、轻微外力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牙齿松动或脱落。具体分析如下:
1.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多集中在脊柱和骨盆区域,初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隐痛,随着骨质流失加剧,疼痛会发展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疼痛在久站、久坐或负重时加重,夜间也可能出现,易被误认为肌肉劳损。
2.身高变矮或驼背:椎体骨量减少会导致椎体压缩变形,多个椎体累积性塌陷可使身高缩短3至6cm。脊柱后凸形成驼背,胸腔受压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腹部前凸则可能引发消化不适。
3.轻微外力易发生骨折:骨密度降低使骨骼脆性增加,日常动作如咳嗽、弯腰提物或轻微碰撞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腕部及椎体,其中髋部骨折后卧床并发症风险较高。
4.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骨质疏松常伴随骨关节退化,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感明显,活动范围减小。脊柱灵活性下降可能导致转身、弯腰困难,影响日常生活。
5.牙齿松动或脱落:颌骨骨质流失会削弱牙槽骨对牙齿的固定作用,出现牙齿移位、咀嚼无力。部分患者伴随牙龈萎缩,但无明显牙周炎症。
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骨密度,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饮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适度晒太阳有助于骨骼健康。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加速骨质流失,需遵医嘱调整。跌倒风险高的环境需做好防护,如浴室防滑、楼梯扶手加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