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骨痛或酸痛感、身高变矮或驼背、易发生骨折、关节活动受限、牙齿松动或脱落。具体分析如下:
1.骨痛或酸痛感:骨质疏松症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骨骼承重能力下降,易出现持续性骨痛或酸痛感,常见于腰背部、髋部等负重部位。疼痛在久站、久坐或夜间加重,与骨小梁微骨折或骨骼变形有关。
2.身高变矮或驼背:脊椎椎体因骨量流失而压缩变形,导致身高逐渐降低,严重时出现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能引发脊柱前倾,胸廓畸形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3.易发生骨折: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如跌倒、咳嗽甚至弯腰即可导致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脊椎和腕部。骨折后愈合缓慢,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4.关节活动受限:骨骼支撑力减弱可能引发关节周围肌肉代偿性紧张,导致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减小。脊椎变形还可能压迫神经,引起肢体麻木或无力。
5.牙齿松动或脱落:颌骨骨质流失会导致牙槽骨支撑力不足,牙齿逐渐松动甚至脱落,咀嚼功能受影响,可能伴随牙龈萎缩。
骨质疏松症需通过骨密度检测早期诊断,日常应注重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增强骨强度,预防跌倒的关键是改善居家环境。定期复查骨密度可监测病情进展,必要时需遵医嘱进行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