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性味甘、微寒。中医对食物和药物的性质划分主要依据四气五味理论,其中寒性指具有清热、滋阴、降火等作用的特性。羊奶的微寒性质使其适合阴虚内热体质的人群,但可能不适合阳虚畏寒者长期大量饮用。
中医对乳制品性质的判断存在学术争议。部分古籍如《本草纲目》记载羊奶甘温无毒,而现代中医教材多归类为微寒,这种差异源于古代医家观察角度不同。羊奶的寒性程度弱于牛奶,因其分子颗粒更小、脂肪结构不同,在消化过程中消耗的阳气较少。岭南地区民间常用生姜煮羊奶以中和寒性,西北牧区则普遍认为发酵后的酸奶寒性减弱。现代营养学发现羊奶富含短链脂肪酸,这种成分可能与传统认知的温中作用存在关联。
体质虚寒者饮用羊奶建议搭配肉桂、红枣等温性食材。急性肠胃炎发作期应暂停饮用,术后恢复期患者需咨询中医师辨证使用。市售羊奶粉经过高温加工后寒性可能发生改变,不宜直接套用传统属性判断。糖尿病患者需注意羊奶的升糖指数虽低于牛奶,但仍属中等水平。部分人群对羊奶的寒凉反应表现为腹泻或痰湿加重,这类情况建议改饮发酵型羊乳制品。临床观察显示,婴幼儿对羊奶寒性的耐受度存在个体差异,不宜简单以成人标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