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高频听力下降可能是噪声性聋的表现之一。噪声性聋通常由长期或短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引起,高频听力受损是其特征性改变。但需结合职业史、噪声暴露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高频听力下降的病因。
噪声性聋的病理机制与噪声对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有关,尤其是耳蜗基底回的高频感受区域。初期表现为4000-6000Hz范围的听力下降,后期可能累及更广频率。诊断需结合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并排除药物性聋、老年性聋或遗传性耳聋等。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的职业人群风险较高,如机械工人、机场地勤人员等。非职业性噪声暴露,如长期使用耳机音量过大,也可能导致类似损伤。
明确诊断需详细询问噪声接触史,并定期监测听力变化。避免继续暴露于高危噪声环境,必要时佩戴防护耳塞或降噪耳机。早期干预可延缓听力恶化,但已损伤的毛细胞不可逆。若伴随耳鸣或眩晕,需进一步排查梅尼埃病或听神经瘤等疾病。临床中需注意与突发性聋鉴别,后者常为单侧急性起病。预防重于治疗,控制噪声源强度及暴露时间是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