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通常不建议进行穿刺治疗。鼓膜内陷多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或中耳负压引起,一般通过药物、咽鼓管吹张等保守方法即可缓解,穿刺可能增加感染或永久性损伤的风险。
鼓膜内陷的主要原因是中耳腔压力失衡,导致鼓膜向内凹陷。轻度内陷可通过鼻喷激素、抗组胺药或捏鼻鼓气改善。若伴随积液或听力下降,需结合声导抗测试评估严重程度。穿刺如鼓膜切开仅适用于顽固性积液引发反复感染或明显听力障碍时,且需严格无菌操作。多数情况下,优先选择鼓室置管术而非单纯穿刺,以维持长期通气。
操作前需排除急性感染或凝血异常,避免穿刺后继发化脓性中耳炎。术后保持耳道干燥,禁止游泳或用力擤鼻。若出现耳痛、流脓或眩晕,需立即就医。儿童患者更需谨慎,反复穿刺可能影响鼓膜弹性。治疗决策应结合耳内镜、听力检查及患者症状综合评估,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