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否出现乳汁淤积可通过乳房局部出现硬块且按压疼痛、皮肤表面发红或温度升高、乳汁排出不畅或量明显减少、哺乳后胀痛感未缓解、伴随低热或全身乏力等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1.乳房局部出现硬块且按压疼痛:乳汁淤积时,乳腺导管阻塞会导致局部形成明显硬结,触诊时可感受到边界不清的肿块,按压疼痛感明显。硬块通常单侧出现,大小不一,质地较韧,可能与乳腺小叶分布相关。疼痛程度与淤积时间成正比,哺乳或热敷后可能暂时减轻。
2.皮肤表面发红或温度升高:淤积的乳汁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片状红斑。患处皮温较周围组织升高,触摸时有灼热感。若红肿范围扩大或持续超过24小时,需警惕继发感染。
3.乳汁排出不畅或量明显减少:淤积侧乳房乳汁流速变慢,哺乳时婴儿吸吮费力,或挤奶时喷射反射减弱。两侧乳房对比可见淤积侧泌乳量骤减,乳汁可能变稠或含颗粒状物质。
4.哺乳后胀痛感未缓解:正常哺乳后乳房应明显变软,但淤积时即使排空仍存在持续性胀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腋窝或肩背,体位改变时加重。夜间因泌乳素分泌高峰,症状常更显著。
5.伴随低热或全身乏力:部分情况因乳汁吸收或轻度炎症反应,可能出现体温升高通常低于38.5℃,伴头痛或肌肉酸痛。全身症状多为一过性,若持续需排除其他病变。
出现上述表现时,应避免用力揉压硬块,优先通过婴儿吸吮疏通。冷敷可缓解红肿热痛,但需避开乳头区域。哺乳频率需保持规律,确保姿势正确。若48小时内无改善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日常需注意乳房清洁与文胸松紧度,避免外力撞击或长时间侧卧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