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肝功能减退的表现包括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腹水、肝性脑病、内分泌紊乱。具体分析如下:
1.黄疸:肝功能减退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胆汁淤积可能伴随皮肤瘙痒,严重时粪便颜色变浅。黄疸程度与肝细胞损伤严重性相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
2.凝血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表现为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甚至消化道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重要实验室依据。出血风险增加与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不足等多因素有关,需警惕自发性出血。
3.腹水: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导致液体渗入腹腔,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大量腹水可能压迫膈肌引起呼吸困难。腹水感染时出现发热、腹痛,需及时干预以避免脓毒症。
4.肝性脑病:氨代谢障碍引发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颠倒,进展期出现定向力丧失、扑翼样震颤,晚期可陷入昏迷。血氨升高是主要诱因,但需排除其他代谢性脑病。
5.内分泌紊乱:雌激素灭活减少导致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肝掌;醛固酮代谢异常引发水钠潴留。甲状腺激素转化障碍可能表现为乏力、怕冷。内分泌失调常与肝硬化病程进展同步。
肝功能减退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避免高蛋白饮食诱发肝性脑病,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腹水。出血倾向者应减少创伤性操作,黄疸患者需评估胆汁淤积程度。出现精神症状或感染征象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用药加重肝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