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脱位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创伤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复发性脱位、固定性脱位。具体分析如下:
1.创伤性脱位:多由直接暴力或剧烈扭转导致,髌骨突然脱离股骨滑车沟,常伴关节肿胀、剧烈疼痛及活动受限。首次发作时可能自行复位,但关节囊或韧带损伤需影像学确认。急性期需制动固定,后期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稳定关节。
2.习惯性脱位:表现为轻微外力下反复脱位,与股骨滑车发育不良或髌骨高位有关。患者常有膝关节不稳感,脱位时髌骨多向外侧移位。长期需通过支具保护或手术矫正骨骼力线,避免软骨磨损。
3.先天性脱位:出生即存在,与胚胎期髌骨发育异常或韧带松弛相关。患儿膝关节屈曲受限,可能伴髋关节脱位等畸形。早期需手法复位或手术重建软组织附着点,延误治疗易导致终身功能障碍。
4.复发性脱位:介于创伤性与习惯性之间,脱位频率较低但反复发作,多因初次创伤后愈合不良。关节稳定性测试阳性,磁共振可显示内侧支持带损伤。治疗方案需结合年龄与损伤程度,必要时行韧带修复术。
5.固定性脱位:髌骨长期处于脱位状态无法复位,常见于严重畸形或陈旧性损伤。膝关节畸形明显,步态异常,常需截骨矫形或软组织松解术恢复髌骨轨迹。
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与影像学,避免误判为普通扭伤。急性期优先消肿止痛,慢性病例应评估骨骼发育情况。康复训练以渐进性肌力增强为主,术后需定期随访防止再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