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核与橘络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常用于治疗气滞、痰湿、疼痛等病症。橘核擅长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橘络则长于通络化痰、活血化瘀,二者配伍或单独使用可调理多种疾病。
橘核性温味苦,归肝经,主治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腺增生等气滞血瘀证。临床常用于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经期不调,其散结作用对乳痈初起也有一定效果。橘络性平味甘苦,归肺、肝经,擅长疏通经络滞气,改善痰湿阻络导致的咳嗽痰多、胸闷气短,对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伴随的痰瘀交阻症状有一定辅助疗效。橘络的活血特性可缓解肢体麻木或跌打损伤后的局部瘀肿。
使用橘核或橘络需辨证施治。橘核温燥,阴虚火旺或实热证者慎用,过量可能引发口干咽痛。橘络药性较平和,但气血虚弱者不宜单独长期服用。二者均需避免与辛辣燥热食物同用,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新鲜橘络需晒干后入药,避免霉变。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橘核含柠檬苦素类成分,具有一定抗炎作用,但具体用量需遵医嘱,不可自行盲目加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