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束骨穴需准确定位并规范操作。束骨位于足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际处。针刺前需消毒局部皮肤,选用1寸毫针直刺0.5-0.8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痛、目眩、腰背痛及下肢痹痛,临床常配合昆仑、申脉等穴增强疗效。
操作时需注意患者体位舒适,通常取俯卧位或侧卧位使足部放松。进针时避开浅表静脉,避免直接刺向骨膜。得气表现为局部酸胀感,可向足底或小趾放射。根据辨证可配合温针灸或电针,寒证者加灸3-5壮。实证宜用泻法加强刺激,虚证则轻捻转配合补法。现代针刺束骨可调节膀胱经气血,改善足部循环,对坐骨神经痛及踝关节扭伤有辅助疗效。
施针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局部感染者。孕妇慎用,过度疲劳或空腹者宜暂缓治疗。出针后按压针孔防止出血,糖尿病患者需加强消毒观察。若出现晕针立即起针并平卧处理。操作环境需保持温暖避风,避免患者受凉。针具严格消毒,一次性使用更佳。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配合适度足部活动可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