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都做梦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睡眠过程中会经历多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包含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时大脑活跃度较高,容易产生梦境。约80%的梦境发生在这一阶段,健康成年人每晚可能经历4-6个睡眠周期,因此几乎所有人都会频繁做梦,只是部分人群醒来后记忆更清晰。
梦境是大脑整理记忆、处理情绪的重要方式。海马体在睡眠期间会重新激活白天接收的信息,前额叶皮层则暂时减弱对逻辑思维的控制,使得梦境常出现荒诞情节。压力、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能增强梦境生动性,咖啡因和酒精等物质也会影响睡眠结构,导致梦境更易被记住。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可能改变REM睡眠比例,从而影响做梦频率。持续多梦若伴随日间疲倦、注意力下降,需考虑是否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或潜在疾病。
记录睡眠习惯和梦境特征有助于医生判断是否异常。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刺激性饮食可改善睡眠质量。长期服用安眠药物需遵医嘱,突然停药可能导致REM睡眠反弹而加剧多梦。若梦境内容反复出现暴力或坠落等特定场景,建议进行专业睡眠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做梦频率通常高于成人,这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正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