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常见于脊柱、髋部、手腕、肋骨、膝关节。具体分析如下:
1.脊柱: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脊柱承重部位如胸腰段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或锐痛,活动时加重,可能伴随身高缩短或驼背。疼痛源于骨折后骨结构不稳定及周围肌肉代偿性痉挛。
2.髋部:股骨近端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发区域,髋部疼痛表现为腹股沟或臀部深部隐痛,负重时加剧,严重时出现活动受限。骨折后可能因血供不足导致股骨头坏死。
3.手腕: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跌倒时用手支撑,腕部突发剧痛伴肿胀变形。骨质疏松使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愈合期可能遗留慢性酸痛。
4.肋骨:骨质疏松引发肋骨骨折时,胸廓出现局部刺痛,呼吸、咳嗽时疼痛明显。多发骨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疼痛常被误诊为内脏疾病。
5.膝关节:骨质疏松合并膝关节退变时,关节面承重能力下降,表现为行走时膝前酸胀痛,久站后加重。骨小梁微骨折可导致慢性炎症反应。
出现疼痛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注意防跌倒,饮食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低冲击运动增强骨密度。疼痛持续或加重需完善骨密度检查,排除其他骨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