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感染途径包括食用未煮熟的被污染肉类、接触被感染的猫粪便、母婴垂直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器官、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具体分析如下:
1.食用未煮熟的被污染肉类:生肉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可能含有弓形虫包囊,尤其是猪肉、羊肉和牛肉。包囊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但低温烹饪或腌制无法完全杀灭病原体。处理生肉后未彻底清洁双手和厨具也可能导致感染。建议肉类中心温度达到67℃以上再食用,避免生食或半熟肉制品。
2.接触被感染的猫粪便: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可能通过粪便排出卵囊。清理猫砂盆或接触被污染土壤时,卵囊可能经手部进入口腔。卵囊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数月,园艺活动也可能存在风险。孕妇和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直接接触猫砂,清理时需戴手套并及时洗手。
3.母婴垂直传播:孕妇首次感染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经胎盘感染。孕早期感染可能引发流产或胎儿畸形,孕中晚期感染则可能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或眼部病变。孕期血清学筛查可检测感染状态,及时干预能降低垂直传播风险。建议育龄女性孕前进行抗体检测。
4.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器官:输血或器官移植时若供体处于急性感染期,可能导致受体感染。筛查供体血液和组织的弓形虫抗体可降低风险。免疫功能受损者接受移植后需密切监测,必要时进行预防性用药。医疗机构应严格把控生物制品安全标准。
5.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水源被动物粪便污染后,卵囊可能存活并导致人群感染。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饮用未煮沸的水均为潜在风险。野外水源需彻底消毒,蔬菜建议去皮或浸泡后烹饪。集体供餐场所应加强食材清洗和加工管理。
弓形虫感染多数无症状,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日常需注重饮食卫生,处理生熟食分开,避免手口接触污染物。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及时就医。医疗机构需规范输血和移植筛查流程,加强孕期保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