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阳虚是指女性分娩后体内阳气不足,表现为一系列虚寒症状。常见表现包括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腹泻、尿频、月经量少或延迟等症状。
产后阳虚多因分娩耗伤气血,或素体阳虚未及时调理所致。分娩过程中大量失血、过度劳累或产后受寒,均可能损伤阳气。典型症状如手脚冰凉、喜暖恶寒,尤其在秋冬季节加重;腰膝酸软与肾阳虚有关,常伴随夜尿增多;精神不振、易疲劳反映阳气推动力不足;胃肠功能减弱时,可能出现食欲差、大便稀溏。部分产妇因阳虚血亏,可见乳汁清稀、月经色淡。
调理产后阳虚需注重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及直接吹风。可适当食用温补食材如羊肉、桂圆、生姜,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右归丸、艾附暖宫丸等中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阳气恢复。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长期畏寒、水肿或心悸,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哺乳期用药需谨慎,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日常可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通经络,但需避开恶露未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