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后需及时就医固定、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僵硬、合理饮食促进骨骼愈合、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固定:骨折后应立即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损伤程度并采取石膏或夹板固定。固定时间通常为4-6周,期间避免移动患处,防止错位或二次损伤。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若出现麻木或肿胀加剧需及时调整。
2.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僵硬:固定期间可轻微活动未受限制的手指和肘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手腕屈伸、旋转等动作,防止关节粘连。活动幅度以无剧烈疼痛为限,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3.合理饮食促进骨骼愈合: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搭配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适量补充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如鱼类、瘦肉,加速骨痂形成。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影响代谢。
4.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腕缓慢屈伸。后期可加入握力球、橡皮筋等工具增强肌力。锻炼强度逐渐增加,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日2-3次为宜。
5.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根据医嘱在固定后1-2周、拆除前及康复期进行X光检查,确认骨折对位和愈合进度。康复过程中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恢复期间避免吸烟饮酒,烟酒会延缓骨骼愈合。保持良好心态,过度焦虑可能影响康复进程。夜间睡眠时可适当垫高患肢,减轻肿胀。康复后期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旧伤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