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通常是良性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恶变。医学统计显示,恶变概率约为1%-2%,常见于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未治疗的囊肿患者。恶变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或透明细胞癌为主,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
巧克力囊肿恶变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囊肿直径超过10厘米、长期存在不治疗以及肿瘤标志物CA125显著升高。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MRI发现囊肿内实性成分、乳头状突起或血流信号异常时,需警惕恶变可能。确诊需依赖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分析,单纯穿刺或药物治疗无法明确性质。早期发现并及时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癌细胞扩散。
定期妇科检查与影像监测对巧克力囊肿患者至关重要,尤其伴随痛经加重、异常出血或囊肿迅速增大时需立即就医。避免盲目服用激素类药物或偏方,以免掩盖病情。手术是根治性手段,但需权衡生育需求与治疗风险。术后仍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或恶变迹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降低疾病进展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恶变。任何异常症状均应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