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是中医常见证候,指脾脏运化功能减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或水湿停滞。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肢体乏力、面色萎黄等,部分人群可能伴随舌苔白腻、齿痕舌或水肿表现。
脾虚症状的轻重与体质、病程密切相关。消化系统症状最为典型,如饭后腹胀、口淡无味,或出现黏滞不爽的大便。气血不足时易感疲劳,稍动则气短,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水湿运化失常时,肢体沉重、眼睑或下肢浮肿较为多见。长期脾虚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或伤口愈合缓慢。儿童脾虚常见发育迟缓、肌肉消瘦或夜间盗汗。
调理脾虚需注意饮食忌生冷油腻,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负担。糯米、山药、莲子等食物可辅助健脾,但需结合体质搭配。过度劳累或思虑过度易损伤脾气,需调节作息与情绪。若长期出现便溏、消瘦或水肿,建议就医辨证,避免自行滥用补药。夏季湿气重时,脾虚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潮,避免久居阴冷环境。适当运动如八段锦、散步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但应避免剧烈消耗气血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