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进行脑脊液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或感染性病原体、评估脑脊液动力学是否受阻、鉴别炎症性或脱髓鞘病变、检测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是否异常、辅助判断脊髓压迫程度与性质。具体分析如下:
1.明确是否存在肿瘤细胞或感染性病原体:脑脊液检查通过离心沉淀或特殊染色技术,可直接观察到脱落的肿瘤细胞或微生物。脊髓压迫症可能由转移瘤或结核等感染引起,脑脊液中发现异常成分可快速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方向。
2.评估脑脊液动力学是否受阻:脊髓压迫常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通过奎肯试验或压力测定可判断梗阻程度。若初压升高而终压不降,提示完全性梗阻,需紧急解除压迫以避免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
3.鉴别炎症性或脱髓鞘病变: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或寡克隆区带阳性提示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疾病与单纯压迫症治疗原则不同,准确鉴别可避免误诊误治。
4.检测脑脊液蛋白及细胞数是否异常: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常见于肿瘤或蛛网膜炎,细胞数增多多见于感染。这些指标异常程度可反映病变活动性,为病情监测提供依据。
5.辅助判断脊髓压迫程度与性质:脑脊液性状改变如黄变症提示出血或蛋白渗出,结合影像学可区分硬膜内外病变。若脑脊液正常而影像显示压迫,可能需手术干预。
脑脊液检查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穿刺后低颅压头痛。有颅内高压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慎行,检查后需平卧并观察生命体征。结果解读需结合临床与影像学,单次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