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的灸是指利用艾绒等材料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与针刺并称,二者常配合使用,但作用原理和操作形式存在明显差异。
灸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温热刺激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传统以艾叶制成的艾绒为主要材料,其易燃且热力温和持久的特性,能穿透皮肤深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脏腑功能。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灸、间接灸如隔姜灸、隔盐灸、艾条悬灸等。例如,隔姜灸通过在皮肤与艾炷间放置姜片,既增强温散效果,又避免灼伤;而悬灸则以艾条在穴位上方熏烤,适用于畏痛或敏感部位。灸法对寒证、虚证及慢性病调理效果显著,如风寒湿痹、脾胃虚寒等。
实施灸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热性体质、高热、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应避免施灸;颜面、大血管附近不宜直接灸,防止瘢痕形成。操作时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艾烟过量吸入,同时注意火源安全,防止烫伤或火灾。艾灸后局部出现红晕属正常反应,但若起泡或灼痛持续,应及时处理。体质特殊或患有严重疾病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