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后能动但疼痛明显时,需立即限制活动避免二次损伤、通过药物缓解疼痛、使用支具固定保护脊柱、结合物理治疗促进恢复、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限制活动避免二次损伤:胸椎压缩性骨折后虽能活动,但过度移动可能加重椎体变形或压迫神经。需严格卧床休息2-4周,避免弯腰、扭转或提重物。翻身时保持脊柱轴线平直,必要时由他人辅助。急性期后可逐渐尝试坐立,但需佩戴支具分散压力。
2.通过药物缓解疼痛:疼痛剧烈时需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或短期应用弱阿片类药物。中药膏外敷或活血化瘀药物可辅助改善局部循环。避免自行调整药量,尤其老年患者需警惕胃肠道或肝肾副作用。
3.使用支具固定保护脊柱:定制胸腰骶支具能减少椎体承重,防止骨折进一步压缩。支具需贴合脊柱生理曲度,每日佩戴时间根据医嘱调整,通常需维持8-12周。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避免压疮。
4.结合物理治疗促进恢复:疼痛缓解后逐步介入超短波、磁疗等促进骨愈合。2周后可开始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如五点支撑法。6周后增加关节活动度练习,但需避免跳跃或剧烈运动。
5.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伤后1个月、3个月及半年需影像学复查,观察椎体高度恢复与骨痂形成。若出现下肢麻木或疼痛加重,可能提示神经受压,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加剧。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垫枕维持脊柱中立位。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长期卧床的焦虑情绪。康复训练需严格遵循阶梯式计划,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