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结核菌可能被激活并大量繁殖,导致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坏死等病变,从而引发肺结核发病。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病菌的飞沫被健康人吸入后,可能造成感染。初次感染后,多数人免疫系统能控制病菌,使其进入休眠状态而不发病。但如果免疫力因营养不良、长期疲劳、糖尿病、HIV感染等因素下降,潜伏的结核菌可能重新活跃,侵袭肺部组织,形成结核病灶。长期吸烟、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等因素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预防肺结核的关键是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及时就医。接种卡介苗可降低儿童重症结核病的风险,但无法完全避免感染。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密切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室内注意通风,佩戴口罩可减少飞沫传播风险。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尽快就医检查,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传播。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