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肺复苏时需特别注意操作手法和力度,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儿童生理结构与成人存在差异,心肺复苏需根据年龄调整按压深度、频率及通气方式,确保抢救有效且安全。
儿童心肺复苏需快速判断意识与呼吸。若儿童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立即启动急救流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婴儿可用两指按压,较大儿童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100-120次/分钟。人工呼吸时,婴儿需覆盖口鼻,儿童则捏鼻吹气,每次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或儿童恢复自主呼吸。
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尤其婴儿胸壁脆弱。确保环境安全,移除周围危险物品。按压时保持手臂垂直,利用上半身力量而非手腕发力。人工呼吸前清理口腔异物,避免阻塞气道。复苏过程中若儿童出现呕吐,立即将其侧身防止窒息。抢救时尽量减少中断,按压间隔不超过10秒。注意观察儿童面色、脉搏等反应,及时调整操作。完成后仍需送医检查,排除潜在损伤或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