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熏去湿气常选择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这些部位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艾灸刺激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尤其适合湿气重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凹陷下方四横指处,是调理脾胃的核心穴位;关元在脐下三寸,能温补元气;中脘位于肚脐上四寸,直接作用于脾胃消化系统。艾灸时以局部温热感为宜,每个穴位熏10-15分钟,通过热力渗透激发经络阳气,加速湿气代谢。湿气重者多伴有体寒,艾草的温通作用可改善循环,搭配生姜片隔灸效果更佳。
操作时需注意避免烫伤,艾条距离皮肤3-5厘米,感觉灼热及时调整。饭后一小时不宜艾灸,阴虚火旺或皮肤敏感者慎用。艾熏后喝温水助代谢,两小时内避免碰冷水。孕妇禁用腰腹穴位,高血压患者避开大椎等升阳穴位。每周2-3次为宜,连续一个月后观察舌苔厚腻、肢体沉重等湿气症状是否减轻。若出现口干、头晕等上火反应,需减少频次或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