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煮后的蜈蚣可以食用,但需根据具体药方和体质决定。蜈蚣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等功效,通常经过炮制后入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已部分析出,剩余药渣中的蜈蚣体若经专业医师指导,可咀嚼吞服以充分利用残留药效,但多数情况下无需刻意食用。
蜈蚣在中药配伍中常与全蝎、僵蚕等虫类药同用,主要活性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高温煎煮会使部分蛋白质变性,但甲壳素等不易分解的物质仍存留。传统用法中,体质壮实者或需加强药力时,可嚼服药渣;而现代临床更倾向于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丸散剂。江浙部分地区有药渣嚼服的民间疗法,但需注意蜈蚣头部毒腺即使经过煎煮仍可能残留微量毒性物质,未经训练者难以准确辨别炮制程度。
服用含蜈蚣药方前必须经中医辨证,孕妇、婴幼儿及过敏体质者禁用。自行煎药时需确保蜈蚣为正规药店购买的炮制品,生蜈蚣绝对不可直接食用。煎煮时间应超过40分钟以降低毒性,服用后出现唇舌麻木、皮肤瘙痒需立即停用。药渣中的蜈蚣体若出现霉变或异常气味必须丢弃,存储不当的虫类药易滋生致病菌。现代药理学蜈蚣超量服用可能引起溶血反应,建议每日摄入干品不超过3克,且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