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后艾灸效果相对较差。此时人体阳气逐渐收敛,进入休息状态,艾灸的温补作用可能干扰正常生理节律,影响睡眠质量或降低调理效果。
从中医理论看,人体阳气遵循昼行于表,夜入于里的规律。日落后阳气开始内收,尤其晚上9点后进入卫气入阴阶段,此时强行通过艾灸升发阳气,可能打破阴阳平衡。现代研究也发现,晚间副交感神经活跃度升高,机体代谢速度减缓,艾灸刺激可能造成过度兴奋。临床观察显示,晚间艾灸人群出现失眠、燥热的比例较白天高约40%,部分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夜间盗汗或血压波动。
艾灸时间建议控制在日落前完成,最迟不超过晚上8点。阴虚体质、高血压患者及老年人应避免晚间艾灸,孕妇禁用任何时段艾灸。施灸后需注意保暖避风,两小时内不宜洗澡或接触冷水。若出现心慌、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按压合谷穴。艾灸期间需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下操作。使用艾灸盒时注意温度调节,防止低温烫伤,施灸结束后确保艾条完全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