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锁骨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固定制动、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保守治疗:大多数小儿锁骨骨折无需手术,因其愈合能力强且塑形潜力大。骨折端轻度移位或成角在可接受范围内时,优先选择自然愈合。通过限制剧烈活动避免二次损伤,通常3-6周可恢复。若骨折严重移位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2.固定制动:常用8字绷带或锁骨带固定,减少骨折端移动促进愈合。固定时需松紧适度,避免压迫腋窝血管神经。婴幼儿可单纯悬吊患肢,减少固定不适感。固定时间一般为2-4周,根据复查结果调整。
3.疼痛管理:急性期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局部冷敷48小时内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疼痛持续加重需警惕并发症,如血肿或感染。
4.功能锻炼: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肩关节被动及主动活动,防止僵硬。初期以钟摆运动为主,逐渐增加抬臂和旋转训练。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防止再骨折。
5.定期复查:每周或每两周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若发现愈合延迟或畸形愈合,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同步评估患肢感觉与运动功能。
治疗期间保持患肢清洁干燥,避免绷带过紧导致皮肤压伤。饮食需均衡,适当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出现发热、患处红肿或异常疼痛立即就医。家属需耐心安抚,减少患儿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