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的鳞片磨成粉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具有活血散结、通经下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乳汁不通、痈肿疮毒等症状。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鳞片属角质,性微寒,归肝、胃经,通过特定配伍可缓解某些气血瘀滞或炎症问题。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穿山甲鳞片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与人类指甲或动物蹄趾成分相似,并无特殊药理活性。部分传统用法可能源于以形补形的朴素观念,但缺乏严谨的临床研究支持。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其粉末对疾病有明确疗效,而过度消费反而加剧了穿山甲濒危的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均呼吁停止将其作为药用,以避免生态链破坏及潜在的人畜共患病传播风险。
使用穿山甲鳞片粉需高度谨慎。一方面,非法贸易的鳞片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病毒;另一方面,滥捕已导致穿山甲成为全球最濒危的哺乳动物之一。中国2020年起将穿山甲属所有种提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删除其药用标准。若有相关病症,建议优先选择科学验证的替代药物,如通乳可选用王不留行或遵医嘱。保护生物多样性与遵守法律法规远比依赖未经验证的偏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