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的鳞片磨成粉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具有活血散瘀、通经下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疮毒、乳汁不通、风湿痹痛等病症。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鳞片属咸寒之品,归肝、胃经,能软坚散结、消肿排脓,尤其针对气血瘀滞或经络阻塞引起的症状有一定应用。
现代医学研究尚未证实穿山甲鳞片的明确疗效,其成分主要为角蛋白,与人类指甲类似,并无特殊药理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保护机构多次强调,穿山甲作为濒危物种,非法捕猎和贸易已导致种群濒临灭绝。部分传统用法可能源于以形补形的朴素观念,但缺乏科学依据。目前,已有多种合成药物或植物替代品可达到类似效果,如通乳可用王不留行、活血可选丹参等,临床效果更为明确且符合伦理。
使用穿山甲制品不仅违反国际公约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鳞片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病原体,未经严格处理的粉末易引发感染。中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收购、出售穿山甲及其制品,违者将承担刑事责任。公众应摒弃对野生动物制品的迷信,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科学疗法。保护濒危物种与维护生态平衡,需从拒绝消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