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是指胃部受寒或阳气不足导致的胃部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胃部冷痛、喜温喜按、遇寒加重等症状。这类问题多因饮食生冷、外感寒邪或脾胃虚弱引起,属于中医常见证型之一。
胃寒的典型症状包括胃脘部冷痛,疼痛时喜欢用温热物品按压或热敷缓解,进食生冷食物后不适感明显加重。部分患者伴随呕吐清水、食欲减退、口淡不渴,甚至腹泻清稀、四肢不温。舌苔多呈现白滑或白腻,脉象沉迟或弦紧。长期胃寒可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营养不良或体质下降。中医认为,胃寒与脾阳不足密切相关,治疗需温中散寒,兼顾健脾益气。
日常需避免生冷饮食,如冰品、寒性瓜果等,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姜汤、小米粥。注意腹部保暖,尤其季节交替时避免受凉。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温补药物,以免掩盖病情。胃寒与某些器质性疾病如胃炎、溃疡症状相似,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诊断,确保治疗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