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臌是一种中医病名,指因水液代谢失常导致体内水湿停聚,表现为腹部胀大如鼓、皮肤绷紧的病症。现代医学中,水臌多与肝硬化腹水、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相关,属于严重的病理状态,需及时诊治。
水臌的形成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肺、脾、肾三脏主管水液运化,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或肾气不化,水湿便会停滞体内,积聚于腹部。现代医学则从病理生理角度解释,如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导致血浆渗透压改变,液体渗入腹腔;心肾功能不全时,水钠潴留也会引发腹水。患者常见腹胀如鼓、下肢浮肿、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黄疸或消瘦。
诊治水臌需结合中西医手段,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中医常用利水渗湿方剂,如五苓散、实脾饮等,配合针灸促进水液代谢;现代医学则通过利尿剂、腹腔穿刺或原发病管理缓解症状。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加重水钠潴留,同时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若出现腹痛、发热或意识模糊,可能提示感染或肝性脑病,须立即就医。日常需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以减轻脏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