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调理气血、疏肝解郁、补肾益精、温经散寒、健脾祛湿。具体分析如下:
1.调理气血: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是月经不调常见证型,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或归脾汤,通过补充气血改善月经周期及经量,同时配合针灸刺激关元、气海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2.疏肝解郁: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会影响冲任二脉,表现为经期紊乱或痛经,治疗以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为主,辅以太冲、期门等穴位疏通气机,缓解情绪压力对月经的影响。
3.补肾益精:肾虚尤其是肾精不足易引发月经后期或闭经,常用左归丸或右归丸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配合艾灸命门、肾俞等穴位增强肾脏功能,调节生殖系统平衡。
4.温经散寒:寒邪侵袭胞宫会导致经血瘀滞、经期腹痛,治疗以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为主,结合艾灸神阙、三阴交等穴位驱散寒邪,促进经血顺畅排出。
5.健脾祛湿:脾虚湿盛可引起经量过多或带下异常,常用参苓白术散或完带汤健脾化湿,配合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减少湿浊对月经的干扰。
月经不调的中医治疗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施治,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干预相结合,同时调整生活习惯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