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在中医治疗中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根据具体证型,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综合干预,达到调整月经周期、改善症状的目的。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常见证型包括气滞血瘀、气血不足、肾虚等。气滞血瘀者多见经期延后、经血暗紫有块,常用柴胡疏肝散或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气血不足者经量少、色淡,宜用归脾汤或八珍汤补益气血;肾虚者经期紊乱、腰膝酸软,可选用左归丸或右归丸滋肾填精。针灸常选关元、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饮食调理如红枣、枸杞、当归等药膳也有辅助作用。
治疗期间需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熬夜、情绪波动。饮食忌生冷辛辣,适当运动以助气血流通。中药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滥用偏方。若伴随严重腹痛、大量出血或闭经超三个月,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坚持一段时间,疗效因人而异,需配合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