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穿刺手术可能导致感染、出血、尿液外渗、损伤周围器官、术后排尿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1.感染:膀胱穿刺可能将细菌带入膀胱或腹腔,引发膀胱炎或腹膜炎。操作时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会增加感染风险。感染症状包括发热、尿液浑浊或下腹疼痛,严重时需抗生素治疗甚至再次干预。
2.出血:穿刺针可能损伤膀胱壁血管或邻近组织,导致血尿或腹腔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者风险更高,少量出血通常自行停止,严重出血需压迫止血或手术处理。
3.尿液外渗:穿刺后膀胱壁未完全闭合时,尿液可能渗入周围组织或腹腔,引起局部炎症或感染。外渗量少可自行吸收,大量外渗需留置导尿管减压或引流。
4.损伤周围器官:穿刺过深或位置偏差可能刺伤肠道、血管或女性子宫等器官,需紧急手术修复。操作者经验不足或患者解剖异常时风险增加。
5.术后排尿困难:穿刺刺激可能导致膀胱痉挛或尿道水肿,表现为排尿疼痛或尿潴留。多数症状短期内缓解,持续不改善需导尿或药物干预。
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及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穿刺点。操作严格无菌,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及尿液性状。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血尿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