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和肝坏死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肝硬化是肝脏长期慢性损伤后形成的纤维化瘢痕组织,而肝坏死则是肝细胞急性或亚急性的大面积死亡,通常由严重缺血、中毒或感染等因素引起。
肝硬化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常见于长期肝炎、酒精滥用或脂肪肝等慢性疾病。肝脏在反复损伤与修复中逐渐失去正常结构,形成纤维结节,导致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黄疸或食管静脉曲张等症状。肝坏死则起病急骤,短时间内大量肝细胞死亡,常见于药物中毒、急性肝炎或休克等情况。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急剧恶化,伴随凝血障碍、肝性脑病甚至多器官衰竭,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致命。
诊断时需结合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肝硬化患者需长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并控制原发病;肝坏死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两类疾病均需警惕并发症,如感染或出血。日常预防需注意合理用药、接种肝炎疫苗,并避免接触肝毒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