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和肝硬化是两种不同的肝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性质和发展阶段。肝炎指肝脏的炎症反应,通常由病毒、酒精或药物等因素引起,属于可逆性病变;而肝硬化是肝炎长期发展后的终末阶段,肝脏组织已形成不可逆的纤维化瘢痕,伴随结构改变和功能衰退。
肝炎的典型表现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或转氨酶升高,病因不同则病程差异较大。急性病毒性肝炎可能自愈,慢性肝炎则需长期干预。肝硬化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门静脉高压、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肝脏代谢和合成功能显著下降。影像学检查中,肝炎仅显示肝脏肿大或回声增粗,肝硬化则呈现结节状变形、边缘钝化等特征性改变。
预防和治疗需针对性处理原发病因。肝炎阶段积极抗病毒、戒酒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可阻止病情进展。肝硬化需综合管理并发症,晚期可能需肝移植。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与超声,避免高脂饮食和自行服用不明药物,对高危人群如乙肝携带者尤为重要。两类疾病均强调早诊早治,肝炎控制得当可避免发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