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钠是两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区别在于分子量、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特点。肝素钠为普通肝素,分子量较大,而低分子肝素钠是通过化学或酶解方法从普通肝素中衍生出的分子量较小的片段,两者在药效学、药动学及适应症上存在显著差异。
肝素钠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抑制多种凝血因子,尤其是IIa凝血酶和Xa因子,发挥快速而强大的抗凝作用。由于分子量较大,肝素钠与血浆蛋白和细胞结合率高,个体差异大,需密切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调整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则主要抑制Xa因子,对IIa因子作用较弱,抗凝效果更可预测,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通常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临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尤其在骨科手术和产科抗凝中更为安全方便。
使用肝素钠需警惕出血风险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严重时需停药并更换抗凝方案。低分子肝素钠虽HIT发生率较低,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因药物可能蓄积。两类药物均禁用于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凝血障碍患者,用药期间需观察出血倾向,必要时采取拮抗措施。选择药物时需结合患者病情、肾功能及治疗需求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