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中的子病犯母是指五行相生关系中,子行病变影响母行,导致母行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五行中每一行既是另一行的子,也是另一行的母,如木生火,则木为火之母,火为木之子。当子行过亢或虚弱时,可能反向干扰母行的正常功能,形成病理连锁反应。
子病犯母的机制源于五行生克关系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例如,心火子过旺时可能消耗肝木母的阴血,导致肝阴不足;或肾水子亏虚无法滋养肺金母,引发肺燥咳嗽。临床常见肝郁化火累及肾阴,或脾虚湿盛波及心阳等。这类病变的特点是子行先病,母行后损,治疗需兼顾母子两行,如泻子补母或培土生金等治法。
理解子病犯母需结合具体证候,避免机械套用五行理论。诊断时需分清母子病变的先后主次,如心火亢盛与肝阴不足并存时,需辨别何者为原发病因。治疗上需注重整体调节,如清心火的同时柔肝养阴。子病犯母与母病及子如肝病传心需鉴别,两者病机与治法不同。临床实践中需灵活运用五行理论,结合四诊合参,确保辨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