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分为局限性筋膜炎、结节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感染性筋膜炎、嗜酸性筋膜炎。具体分析如下:
1.局限性筋膜炎:好发于四肢远端,表现为局部疼痛和硬结,病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病程多为自限性,部分可能反复发作。症状较轻时可通过热敷缓解,严重者需药物干预。
2.结节性筋膜炎:常见于上肢和躯干,形成快速生长的皮下结节,易误诊为肿瘤。病理显示黏液样基质和梭形细胞增生。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复发率较低。
3.增生性筋膜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手足部多见,表现为质硬包块。病理特征为纤维母细胞大量增殖。需与软组织肿瘤鉴别,手术彻底切除后预后良好。
4.感染性筋膜炎:由细菌或真菌侵入筋膜引起,伴随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需及时清创并联合抗生素治疗,延误可能导致坏死。
5.嗜酸性筋膜炎:罕见类型,以皮肤硬化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常累及四肢,激素治疗有效,但部分病例会遗留纤维化。
出现筋膜炎症状应尽早就诊,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病情加重。日常注意劳逸结合,减少筋膜过度负荷。饮食均衡有助于组织修复,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