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具有下火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柿子性寒凉,归肺、胃、大肠经,能够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适合缓解体内燥热或上火症状。尤其是肺热咳嗽、口干舌燥、便秘等情况,适量食用柿子有助于改善不适感。
柿子富含维生素C、果胶及多种矿物质,其寒凉特性可中和体内热毒。成熟的柿子甜润多汁,能润肺化痰,而柿霜柿子表面的白霜更是一味传统中药,常用于缓解咽喉肿痛。未成熟的柿子含有较多鞣酸,可能刺激肠胃,甚至形成胃结石,因此务必选择完全成熟的果实。
食用柿子需注意体质差异。脾胃虚寒或容易腹泻的人群应少吃,以免加重寒凉症状。空腹时不宜食用,避免鞣酸与胃酸反应引发不适。柿子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如螃蟹、牛奶同食,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合理控制摄入量,每天1-2个为宜,既能发挥下火功效,又能避免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