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群不需要频繁掏耳朵。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耳垢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运动自然排出。过度清理反而可能破坏耳道保护屏障,增加感染或损伤风险。
耳垢由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具有润滑、抗菌和阻挡灰尘的作用。少量耳垢不会影响听力,反而能保护耳道免受外界刺激。若频繁使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可能将耳垢推向深处形成栓塞,甚至划伤耳道皮肤,引发炎症或鼓膜穿孔。部分人群因耳垢分泌旺盛或耳道狭窄易堆积,需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清理,而非自行处理。
掏耳朵需谨慎操作。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发卡、牙签等,以免造成机械性损伤。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疼痛或瘙痒,应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器械处理。游泳或洗澡后耳道进水,可用毛巾轻拭外耳,切勿用力掏挖。儿童耳道更娇嫩,家长不应随意为其清理。耳垢栓塞或炎症需通过滴耳液、冲洗等方式解决,自行处理可能加重症状。日常清洁只需用湿毛巾擦拭外耳轮廓即可,无需深入耳道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