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溶血的症状包括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水肿、心力衰竭。具体分析如下:
1.黄疸:RH溶血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引发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下或抽搐。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核,造成不可逆神经损伤。
2.贫血:红细胞大量溶解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组织供氧不足。患儿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活动力减弱,重度贫血可伴发代谢性酸中毒。骨髓代偿性增生时可见网织红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
3.肝脾肿大:溶血后红细胞碎片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肝脏和脾脏负荷增加。触诊可发现肋缘下质地偏硬的肿大器官,超声显示脏器体积增大伴血流信号增强。持续溶血可能引发髓外造血灶形成。
4.水肿:严重溶血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胶体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积聚。胎儿期可表现为全身性水肿,胎盘增厚,胸腹腔积液。超声检查可见皮下组织增厚呈双线征,常伴羊水过多。
5.心力衰竭:慢性贫血使心脏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听诊可闻及奔马律,心电图显示ST-T改变,X线见心影扩大。终末期出现肺水肿和循环衰竭,需紧急输血支持。
RH溶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抗体效价、胎儿代偿能力密切相关。早期监测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尤其需警惕胆红素脑病等致命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