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肌肉痉挛或僵硬、皮下淤血、患处温度升高。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肿胀:肌肉纤维撕裂会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同时血管破裂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急性期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按压时加重,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通常伴随明显压痛感。
2.活动受限:受损肌肉收缩功能下降,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轻度拉伤仅影响爆发力动作,重度拉伤可能导致无法完成日常动作如行走或抬臂,被动拉伸时疼痛加剧。
3.肌肉痉挛或僵硬:拉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引发保护性收缩,表现为持续性紧绷感。夜间静息时可能突发痉挛,触摸肌肉呈条索状硬结,热敷后稍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4.皮下淤血:深层肌肉拉伤伴随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皮下形成青紫色瘀斑。淤血范围随时间扩大,3-5天后逐渐变黄绿色,提示血红蛋白分解代谢。
5.患处温度升高:炎症反应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皮肤表面发热。温度升高程度与损伤程度正相关,通常持续48-72小时,伴随红肿现象。
发生肌肉拉伤后需立即停止运动,24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循环。避免过早拉伸或按摩,防止二次损伤。恢复期逐步进行低强度活动,疼痛持续超过一周需就医排查是否伴随韧带或骨骼损伤。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加速肌肉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