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和外耳道炎的鉴别主要在于疼痛部位不同、听力影响程度不同、耳镜检查结果不同、伴随症状不同、病程发展特点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疼痛部位不同:中耳炎的疼痛通常位于耳深部,可能放射至同侧头部或牙齿,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不加重。外耳道炎的疼痛多局限于外耳道,触碰耳屏或牵拉耳廓可诱发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张口或咀嚼时疼痛加剧。中耳炎疼痛常伴随耳闷胀感,而外耳道炎以局部灼痛或刺痛为主。
2.听力影响程度不同:中耳炎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程度与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相关,严重时可能影响低频听力。外耳道炎听力下降较轻,主要由外耳道肿胀或分泌物堵塞引起,清理后听力多可改善。若外耳道炎累及鼓膜,可能合并轻度传导性听力障碍,但不如中耳炎典型。
3.耳镜检查结果不同:中耳炎可见鼓膜充血、膨隆或穿孔,部分病例可见液平面或脓性分泌物自穿孔处溢出。外耳道炎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糜烂或脱屑,严重时外耳道狭窄,分泌物多为浆液性或脓性,鼓膜一般正常,仅少数因炎症扩散导致鼓膜边缘充血。
4.伴随症状不同:中耳炎常伴发热、耳鸣或眩晕,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外耳道炎以局部症状为主,如耳痒、耳胀或耳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少见。中耳炎化脓期可能出现搏动性耳痛,而外耳道炎疼痛多为持续性。
5.病程发展特点不同:中耳炎急性期约1-2周,慢性者反复发作,可能遗留鼓膜穿孔或粘连。外耳道炎多为急性病程,1周左右缓解,少数转为慢性者表现为外耳道皮肤增厚或皲裂。中耳炎易并发乳突炎或颅内感染,外耳道炎并发症以局部蜂窝织炎或耳廓软骨膜炎为主。
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掏耳,保持耳部干燥。急性期禁止游泳或潜水,勿用力擤鼻。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耳镜,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