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痛经可能与湿气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中医理论认为,湿气过重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痛经。现代医学更倾向于将痛经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与激素水平、子宫收缩异常或器质性疾病关系更密切。
从中医角度看,湿气重的体质确实可能加重痛经症状。湿邪黏滞,容易阻滞经络,影响气血流通,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引发小腹冷痛、胀痛或坠痛。这类痛经常伴随其他湿气症状,如身体困重、舌苔厚腻、下肢水肿等。调理时需兼顾祛湿与温经散寒,例如通过饮食调理如红豆、薏米、艾灸或中药如苍术、茯苓改善体质。现代医学则认为,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导致子宫过度收缩,缺血缺氧引发疼痛。继发性痛经则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疾病引起,需针对性治疗。
日常需注意区分痛经类型。若痛经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发热,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中医调理需辨证施治,避免盲目祛湿。饮食上减少生冷、高糖食物,适度运动促进气血循环。经期避免受凉,可热敷缓解痉挛性疼痛。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观点,个体差异较大,建议结合专业诊断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