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应立即止血并清洁伤口、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尽快就医进行专业处理、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康复期逐步恢复功能锻炼。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止血并清洁伤口:开放性骨折伴随出血和创口污染,需用干净敷料压迫止血,避免直接触碰骨端。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可减少细菌残留,但不可强行复位或深入清洁,防止加重损伤。
2.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临时固定需包括骨折处上下关节,使用夹板或硬质材料支撑。搬运时保持患肢稳定,减少移位风险。固定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需定期检查肢体末端颜色和温度。
3.尽快就医进行专业处理:医院需通过影像学明确骨折类型和程度,手术清创是关键步骤。内固定或外固定技术可恢复骨骼稳定性,延迟治疗可能导致骨髓炎或骨不连。
4.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开放性骨折感染风险高,早期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繁殖。创面细菌培养可指导后续用药,但不可替代及时清创。
5.康复期逐步恢复功能锻炼:术后根据愈合情况制定计划,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过度负重可能造成内固定失效,需结合复查结果调整强度。
急救时避免慌乱移动伤者,转运途中减少颠簸。术后观察体温和创口渗出情况,异常肿胀或发热需及时复诊。饮食需补充蛋白质和钙质,但忌烟酒以免影响愈合。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加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