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正确体位避免二次损伤、使用支具固定促进骨骼愈合、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加强营养支持加速修复。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正确体位避免二次损伤:脊柱骨折后需严格卧床,保持脊柱处于中立位,避免扭转或弯曲。硬板床可减少脊柱压力,头部和肩部垫软枕保持舒适。搬运时采用轴线翻身法,多人协作保持脊柱平直,防止移位加重神经损伤。
2.使用支具固定促进骨骼愈合: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颈托、腰围或石膏背心等支具,限制活动并稳定脊柱。支具需贴合体型,松紧适度,避免压迫皮肤。定期调整确保固定效果,直至影像学显示骨痂形成。
3.定期翻身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易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侧卧时背部垫软枕维持姿势。骨突部位如骶尾、足跟处用减压垫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观察有无红肿或破溃。
4.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急性期后逐步开展被动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稳定期增加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桥式运动,增强脊柱稳定性。动作需缓慢,以无痛为原则,避免负重或剧烈扭转。
5.加强营养支持加速修复: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豆制品促进骨折愈合,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增强骨密度。少食多餐避免腹胀,多饮水预防便秘。必要时在指导下使用药物改善骨代谢。
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肢体感觉和运动变化,出现麻木或无力及时处理。保持环境安全,防止跌倒。遵医嘱定期复查,调整护理方案。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