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保守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具体分析如下: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脊柱负重,通常选择硬板床以保持脊柱稳定。卧床时间根据骨折程度决定,一般需4-8周。期间定期翻身防止压疮,注意轴线翻身避免扭转脊柱。疼痛缓解后可逐步尝试坐起,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支具固定:使用定制支具或石膏外固定限制脊柱活动,促进骨折愈合。支具需贴合体型,避免局部压迫。佩戴时间通常为8-12周,期间定期调整松紧度。固定期间需观察皮肤状况,防止摩擦损伤。支具去除后需逐步适应正常活动。
3.药物镇痛:非甾体抗炎药常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弱阿片类药物。药物需按医嘱服用,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胃肠道或肝肾损伤。辅助药物如肌松剂可缓解肌肉痉挛。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方案。
4.物理治疗:急性期后采用热敷、超短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后期可结合电刺激缓解肌肉萎缩。治疗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过度刺激。物理治疗需坚持疗程,配合其他方法综合干预。
5.功能锻炼:疼痛减轻后开始渐进性锻炼,初期以静态收缩为主,如腹式呼吸、臀肌收缩。中期加入低强度活动,如卧位抬腿。后期强化核心肌群,逐步恢复日常动作。锻炼需个体化设计,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
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下肢麻木、排尿困难等神经症状需立即就医。饮食应补充钙质和蛋白质,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焦虑,提高治疗依从性。康复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