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阴的范畴。阴主静、主润,津液作为人体内的重要液态物质,具有滋润、濡养的功能,与阳的温煦、推动特性形成对立统一关系。
津液由饮食水谷精微化生,分布于全身,包括唾液、汗液、尿液、泪液等,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滋养脏腑、润滑关节、濡养肌肤等方面。中医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依赖气的推动与固摄,而津液不足或代谢异常会导致阴虚内热、干燥等症状,如口干、皮肤干裂、便秘等。津液与血同源,二者相互转化,共同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若津液停滞,可能形成痰湿、水肿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影响气血运行。
在临床实践中,津液的调理需结合整体辨证。津液不足时,需滋阴生津,选用麦冬、沙参等药物;若津液输布障碍,则需健脾利湿或宣肺行水。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燥热食物损耗阴液,同时注意情绪调节,防止阴虚火旺。津液与阳气相互依存,治疗时需兼顾阴阳平衡,避免过度滋阴导致气机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