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特征有骨密度降低、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身高缩短或驼背、关节或骨骼疼痛。具体分析如下:
1.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最直接的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内部孔隙增大。通过骨密度检测可发现数值低于正常标准,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病情进展会逐渐影响骨骼强度。
2.骨骼脆性增加:由于骨矿物质和胶原蛋白流失,骨骼失去韧性,轻微外力如跌倒或咳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脊柱和腕部,且骨折后愈合缓慢。
3.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显著增高,尤其是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能无明显外伤史,仅因日常活动如弯腰或提物即可引发,严重时导致多发性骨折。
4.身高缩短或驼背:脊椎椎体因骨质流失而塌陷,造成脊柱变形。长期累积会导致身高下降,胸椎后凸形成驼背,并可能压迫胸腔器官影响呼吸功能。
5.关节或骨骼疼痛:骨质疏松可引起慢性隐痛,多见于腰背部。骨折后疼痛加剧,活动受限,若脊椎变形还可能引发神经压迫症状如麻木或放射性疼痛。
骨质疏松需通过定期检查骨密度早期干预,避免过度节食或缺乏运动。饮食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减少吸烟饮酒。活动时注意防跌倒,骨折后需规范治疗以防并发症。